作者:李颖生( Helen Li )
2012年6月18日,Giving USA发布了2011年美国慈善捐助数据;10天后,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了2011年中国的相关数据。我们来对比解读一下。
先看下全局。从去年夏天开始,国内慈善公益界,大小事件,此起彼伏,所以2011年捐赠总量同比下降18.1%,算不上什么意外;而美国这一年,受经济衰退影响,慈善非营利相关报刊上,满是筹款困难的消息,现在终于尘埃落定,让人稍微松口气—2011年捐赠总额比2010年同比增长4%,即使扣除通胀因素,也还有0.9%的增长。
[break]
那两国捐赠横向对比是什么情况呢?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的核心数据发布稿(以下简称”中民核心数据”)中,把中国、美国、新加坡2011年捐赠总体及人均捐赠情况,对应经济规模,做了一个很清楚的对比。为了一目了然,我把这些数据用信息图方式表现出来。(点击看大图)
对此,中民核心数据得出结论”与全球平均水平,特别是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人均捐赠额还是全国捐赠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仍有巨大差距“。
[break]
另外,美国2011年通胀率3%,而国内通胀率的官方说法是5.5%,所以如果横向比较通胀调整数据,那么彼此之间的实际差距还会更大。
[break]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捐赠主体。
就这个图,有一点要说明,中美两国的统计方法有区别。美国统计的是实际捐赠支出,并根据税务局的抵税状况进行调整;我们的数据统计的是接受捐赠的金额。中国大部分基金会是运作型基金会,所以它们更多的是作为捐赠接受方,而没有出现在捐赠主体中。
[break]
大家看这两个图,最扎眼的肯定是两国企业和个人捐赠的突出差异。 美国是个人捐赠一方独大。如果考虑8%的遗赠,说到底还是个人,那么个人捐赠比例则高达81%。而中国是企业捐赠占了半壁江山。美国《慈善时报》转载了中国日报对中民数据的报导,文章后面有一位名叫Howard Freeman的热心读者评论说,”希望看到中国和其它国家一样,个人成为慈善捐赠的主力,这既是慈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借助慈善感化心灵的需要。经济兴衰固然重要,但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波动。“ 我看到这位读者的评论,真的很感动。待会儿再回头来解释这个感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企业/个人捐赠的实际状况,这位读者只看到冰山一角。
[break]
根据中民核心数据,2011年,”企业是我国社会捐赠的第一主体“;“民营企业捐赠占企业捐赠总额的57.9%,国有企业占23.8%”,在企业主体中,民营企业贡献最大;个人捐赠中,企业经营者或者所有者的捐赠最多,占个人捐赠总额的89.5%。就这一组数据,如果深挖一层:
[break]
[break]
- 国企的捐赠比例,不能完全按企业行为做趋势解读,因为国企捐赠的范围、规模和程序等,受制于国资委的规定。单就捐赠金额来看,根据《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央企若要在每10000元净资产中,捐出1-2元或更多,就必须向国资委报批后才能执行,除非是重大自然灾害,可以先斩后奏。所以,很大程度上,国有企业的捐赠,看天行事的概率比其它企业主体大得多。2010年国内没有重大灾害,国企捐赠比例不高,也是国情体现。同时,我们再看看资金流向,根据《中央企业2011年度对外捐赠情况》,2011年央企大部分捐赠都流向了定点扶贫和政府相关组织。因此,国企的捐赠行为,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这一捐赠主体的特点。(由于我手上没有同口径的企业主体捐赠历史数据,所以只能根据2011年的数据做静态分析。)
- 我们接着看看民企的数据。首先得向民企致敬,民企在经济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仍然一马当先挑了大梁,这也让我看到希望。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民营企业的企业捐助和民营企业家的个人捐助,是很难直接区分的。 胡润发布慈善榜的数据时,也总会声明”民营企业家若控股公司50%以上,企业捐赠计入个人捐赠数额。“ 不知道中民核心数据,如何处理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的捐赠。但无论数据如何归属,这两组数据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是客观存在。如果美国也这样,盖茨的捐款算到微软名下,休利特基金会的捐款算到惠普名下,诸如此类,美国的整个捐赠局面将会完全不一样。
[break]
所以,就捐赠主体而言,企业和个人的捐赠比例,中美之间的数据是不能完全对等比较的。但是,就这一组数据,中民核心数据的深意,远不止于此。我们回到读者Howard Freeman的评论,再继续挖掘数据背后的深意吧。
[break]
Howard指出个人捐赠对于慈善持续性发展的意义。那么我们当前个人捐赠情况如何呢?按前文列举的数据,若除掉企业经营者/所有者的捐赠,老百姓的捐赠就只占个人捐赠的10%左右,也就是2011年捐赠总量的3%左右。这个数据,和美国73.2%的数据相比,颇为触目惊心。虽然前面也提到我们的企业个人捐赠难以完全区分,但考虑到相当一部分美国富人的捐赠是通过私人基金会的渠道,体现在基金会拨款的数据中,所以即使不深究具体数字,我们若推断中美两国普通个人捐赠有着巨大差异应该是不过分的。同时,在中民核心数据中,还提到“2011年,我国各类志愿服务的折算价值约10亿元”。这个数字也是很低的。为什么这么说?2011年全球捐赠指数报告对153个国家进行了慷慨指数的排序,中国位居140位,而美国名列第一。调查数据表明,中国14%的人捐过款,4%的人做过志愿者,44%的人帮助过陌生人,在美国,这一系列对应的数据分别是:65%,43%,73%。即使不看数据,我也可以现身作证,周围的美国朋友,大多有自己长期支持的非营利组织。
[break]
[break]
那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捐赠呢?2006年,贝恩咨询公司为李连杰的的壹基金就中国老百姓的捐赠状况做了一番调查。调查报告说,老百姓救灾捐款积极,常态捐款少,重要原因之一是老百姓对公益组织缺乏信任,财务不透明,管理不专业;另一重要原因是参与不方便,捐款不方便,志愿服务也不方便。但报告同时也指出,老百姓捐助意愿是很强的。所以,业内大力倡导提高公信力,这是很应该的。而在这里,我想要探讨的,是Howard所说的借助慈善感化心灵的意义。
[break]
我一直想要弄明白,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乐善好施,而我们从小就学习助人为乐,为什么今天反倒排成了世界上最不慷慨的国家之一?都说今天的答案都在历史里。通过对比研究中美慈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制约个人慈善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其实正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慈善从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和社团慈善发展而来,一直是以救济型慈善为主。不是说济贫救难的行善不对,但这样的行善,如果延续到今天,就会有局限:它常常是事件性的,更多的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少关注长期的影响;而中国社会长期是集权社会,行善常常也自上而下罩下来;执着于苦难,慈善发展的视野和格局都受到束缚。这些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这里想要指出的是,旧的慈善观念,令慈善更多的是“做善事”,做了就完了,而很少在人们心理上和情感上产生连接和持续的影响;解放后,慈善被当做资本主义毒草,生生地割断了,重新捡起来时,又成了政府的附属。所以,今天我们对慈善的认识,一方面停留在旧时的救济行善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因为解放后的政策摇摆平添了很多困惑。而随着社会变迁,宗族解体,宗教和社团也不受鼓励,再加上其它动荡,所以人们和慈善之间的联系反倒更加疏远了。
[break]
相形之下,虽然美国慈善起步也是从救济开始的,其基础是以宗教慈善为主的charity活动;现代美国慈善在最近100年里开始演变,除了政府在体制上的不断探索之外,有2个重要的推动因素,一是公民社会的发展,二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前者拓展了慈善的边界,慈善不再局限于富人帮穷人,而是每个人尽自己的力去改变力所能及的部分;后者不但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更是推动产业慈善家们开始关注慈善的效率和结果。当慈善被推动向前,并真正产生影响时,它自身也逐渐由道德的驱动,逐渐发展到了行善者的自我驱动。人们在帮助别人改变生命的过程中,成就了自我,提升了心灵。而这个过程,是只有在亲身参与中才能真正完成的。
[break]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个人行为的长期驱动力往往来自情感上的认同和投入。Synergos的“全球慈善圈”(Global Philanthropists Circle) 是一个全球慈善家的协作组织,虽然这些慈善家民族、种族、个人经历有很大区别,其总裁Robert Dunn在接受Forbes采访,谈到全球慈善家的共同点时,曾经说,慈善要持续发展,取决于慈善家的“内在”,慈善家的“心”。而这一点,无论对于大富豪,还是普通人,都是适用的。
[break]
我们今天的慈善,因为社会的动荡和政策的变迁,一直没有机会获得一个自然纠错、自我调整的过程,所以现在多少有点仓促上马、边走边干的感觉。业界很多专家都提出了转型期的说法,这个一点不错。我们现代慈善发展的历史还很短,磕磕绊绊到今天,其实已经不容易了。对于当前如此之低的个人捐赠数据,应该认识到,这正是我们的潜力所在。我们的很多富豪还在观望,而我们的老百姓还没有行动。我们今天人均捐款才62.7元啊。我们的慈善发展,一方面要提高慈善机构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让更多的个体参与进来。
[break]
对于超级富豪,应该鼓励和帮助他们,建立私人基金会,尤其是家族基金会,和企业脱离开来。正如何智权先生在《印象有效公益》中指出的,企业慈善和企业家慈善是两个本质上截然不同的概念。企业的钱是股东的,而企业家的钱是自己的。企业行善时,势必受制于企业自身的利益考虑,而这也无可厚非。虽然当前很多企业捐款有政治考量,而一些民营企业还在把捐款当做公关和营销途径。但这也需要慈善界的引导和帮助。企业家以私人基金会或家族基金会行善,能更自主、更独立、更灵活的去关注他们内心真正关心的社会问题,能更有效的激发他们的个人能量,从而可能对社会产生真正积极的推动。我们中国的企业家,难道就不可以出几个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这样不只推动了本国社会的发展,甚至对全人类都有积极贡献的百年机构吗?
[break]
对于普通人们,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更多的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城市化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同时很多人都在重新寻找意义。社区基金会是很好的载体,而支持草根NGO,更是连接个人与慈善的有效途径。提高个人捐赠,不单是我们把公益组织做好了,鼓励人们来捐钱;更是创造机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某个组织某个事业某个使命的一部分,无论出钱还是出力,让每个人都能参与改变生命,让每个捐赠者的生命也因此而改变。
[break]
Howard Freeman的评论,令我非常感动。不知道他对中国慈善了解多少,但是他对中国慈善的心愿却是那样的诚恳。是的,连接个人,感化心灵,慈善才能持续发展。经济衰退中,美国慈善界不断的倡导要增强慈善组织的韧性。我也不断的听到读到,一些基金会,一些个人,甚至比经济衰退前捐赠更多,他们说的很简单,现在对于我们所支持的非营利组织,是最困难的时候。现在不帮,要等到什么时候? 韧性哪里来? 人心最柔软。
[break]
还有几组小数据,放到下一篇文章去比较吧。
[break]
[break]
[break]
[break]
本文采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共享协议。
请参阅版权说明。网络及微信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 善天下中文网,并请注明版权所有者姓名,及 本文地址:http://www.gpcommon.org/ch/2012/11/03/2011-us-china-donation-comparison-1/
The following two tabs change content below.
Helen Li
创始人 at 斐蓝赛(波士顿)咨询公司,善天下中文网联合发起人
【专业】斐蓝赛咨询公司(波士顿)创始人;波士顿大学商学院公共及非营利管理方向MBA;职业经理人转入社会部门;Global Philanthropy Common 创立人
【专业余】个人发展,职业发展
【业余】Roadtrip Genius|Driven Runner|Bookworm|Shutterbug|Arts Buff|Foodie
【善天下英文网】www.gpcommon.org
【个人网站】www.helenys.li
【微信】helenedd
【专业余】个人发展,职业发展
【业余】Roadtrip Genius|Driven Runner|Bookworm|Shutterbug|Arts Buff|Foodie
【善天下英文网】www.gpcommon.org
【个人网站】www.helenys.li
【微信】helenedd
Latest posts by Helen Li (see all)
- 价值观分类卡片游戏 - November 19, 2024
- 驶向蓝海 中美慈善3.0模式 (下)实践篇 - August 5, 2015
- 驶向蓝海 中美慈善3.0模式(上)趋势篇 - August 5, 2015
- TPI 慈善咨询行业的开山大师 - December 1, 2014
- 【教育创新】公民+学校=影响力+规模化 - November 24, 2014
Hi, this is a comment.
To delete a comment, just log in and view the post's comments. There you will have the option to edit or delete them.